KMPRO

电信产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2011-08-08 18:06

(一)电信行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电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居世界前列,受到世界的瞩目。 同时,中国电信行业又是一个具有垄断利润的服务性行业,利润回报率很高,因此成为国际资本看好的目标。此外,民营资本也非常希望进入电信运营业。因此,电信行业也受到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关注。

中国电信市场本身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1999年是中国电信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邮电分营、电信重组、IP电话试营以及网通成立等标志着中国电信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开始形成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电信运营商为主体有序竞争的电信运营市场新格局。

2000年中国电信业务高速发展。固定电话网和移动通信网已分别成为全球第二大固定电话网和第一大移动通信网。目前,中国电话用户突破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保持稳定增长;数据通信(包括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用户的数量急剧上升,数据通信的业务量也在跳跃式增长。

现在,中国的电信运营企业已有3000多家,其中主要的电信企业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吉通、卫通、铁通公司等,在各个业务领域里,已初步形成多元化的竞争局面。在固定电话业务领域内,主要由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家经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个主体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国际通信业务已有数家经营;在数据通信业务(包括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市场,已形成多家运营商齐头并进,市场日趋繁荣的局面。此外,中国还存在众多潜在的电信运营商,如拥有一定网络资源的广电网、电力通信网等,目前的问题在于如何尽快按规定要求进入电信业务市场,参与市场公平竞争,以发挥现有网络资源的作用,与原有电信运营商进行合作,共同促进中国电信业务市场的繁荣。

政府主管部门加快电信立法步伐,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促进中国电信业务市场的健康发展。2000年政府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电信条例》和《电信服务标准》,使电信运营商的经营有了法规依据。

国外资金开始进入中国电信业务市场。主要的电信运营商采取上市、融资等手段吸收国外资金,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加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和学习。这些都意味着中国电信运营业在引进外资和体制创新方面的进步。

高速发展的电信业务市场牵引了通信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电信产品市场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自9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通信产品市场的一个热点地区,电信业务市场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世界主要通信产品厂商都已经进入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并大都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同时民族通信产品制造业也取得了全面突破,国产通信产品在中国电信网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2000年中国通信产品市场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幅达到30%。

2000年,电信运营商投资规模超过2200亿元,通信产品市场需求规模达到1300亿元。通信产品制造企业的销售业绩普遍提高。在国产与进口产品之间,以及中外合资与国产通信产品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国产主要通信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市场份额持续平稳增加,同时,中国通信产品出口呈强劲势头,通信产品出口已突破50亿美元。

中国固话业务发展概况

2000年中国电信业务以及基础设施都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如表3和表4所示:

2000年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1.79亿门,累计新增2500万门;中国联通局用交换机容量达15万门。

中国电信互联网国内总带宽达到800G,速率提高16倍,国际出口带宽从年初的296.6M提升到近2000M;互联网端口达到348万个。

中国联通长途通信网、数据通信网、IP电话网及互联网已形成全国规模。建成35个长途交换局,通达226个地市;北京、广州、上海国际通信局建成投产;数据网、互联网建设已扩展到220多个地市;IP电信网开通231个地市。

中国移动通讯业务发展概况

2000年,中国的移动通信网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96%以上县(市)并与63个国家开通了国际自动漫游业务。

全国移动通信交换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如表6),其中GSM数字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占总容量的93%。

2000年移动通信信道达385万个,比上年增长58%;移动通信机站达8万多个,比上年增长50%。

由于强化网络管理,开展大规模网络优化工作,网络运营质量进一步提高。

中国联通无线寻呼网络容量突破1.4亿户,其中:198、199网络系统覆盖300个地市,191、192网络系统覆盖115个地市。

(二)电信行业主要业务简介

从产业链来分,电信行业基本可分为上游电信设备制造业和下游电信运营业两大部分;而从提供的服务品种来分,电信服务可以分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卫星通讯、数据与多媒体通讯等。以下将从产业链的角度对中国电信行业进行区分并对各部分进行分析。

电信运营业

近几年来,由于各运营公司普遍树立了企业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拓宽经营思路,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服务的措施。2000年所有电信业务都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移动、数据业务更是发展迅猛。

2000年固定电话用户累计新增3628万户,达到14512.2万户。其中:中国电信累计新增3596万户,达到14480万户。农村和城市的电话用户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目前农村用户已经占固话用户总数的35.8%,如图1。

200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更为快速,如表7、表8所示。

2000年数据通信业务继续迅猛发展。分组交换用户达到11.4万户,数字数据(DDN)用户达到35.8万户,帧中继及ATM业务用户达4.4万户,分别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无线寻呼用户达5000万户,净增用户200多万户。

IP电话开通一年多以来,通话量一直在成倍增长。中国联通IP电话业务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32个运营商实现国际漫游。

中国电信“一线通”(N-ISDN)的发展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而“一线通”的成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窄带综合业务的发展,2000年用户达到69万户,比上年底累计新增52万户,是前几年的3倍。

自2000年7月中国移动开放“神州行”业务以来,预付费用户的增长迅猛,远远大于签约用户的增长,目前已经达到17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中GSM数字用户已占签约用户的90%以上。

电信设备制造业

尽管国际(特别是北美地区)通信设备业处于衰退,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通信设备的普及率相对还较低,消费者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依然强劲,因此中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现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如表9。

在中国,以程控交换机为主要产品的通信设备类公司,如中兴通讯、大唐电信、东方通信、南京熊猫等今年有可能继续保持业绩的增长,以手机为主业的公司,如中科健、波导、TCL通讯等,随着行业继续向好外,加之许多国际大公司逐渐的退出,业绩有望有较大改观,而以做电话单机为主的公司,如中讯科技、深信泰丰、TCL通信今年业绩不太乐观。

虽然,近年来通信设备类企业发展迅速,但1999年国产基站、手机及移动交换机分别仅占全年新增量的2%、3%及4%;2000年的市场占有率略有增长,仍然很低。造成该情况的原因是不开放的GSM的Abis接口使得国外厂商具有了先动优势,国产移动通信设备进入市场困难很大。目前大中城市的基站密度已接近饱和,近期内不会再有大规模的建设。据此分析,今后几年的发展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三)电信行业在高科技企业中的地位

借鉴国际上通用的四项评价指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投资回报率),并结合中国国情,加入“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这一指标,对中国电信业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科技百强中,电信产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百强中电信企业的数量占1/4强;产值占57.12%,高达1312亿元。2000年,中国电信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平均利润总额和平均净利润总额分别达到39.98%、50.21%和50.15%,远高出沪深两市同期的18.15%、13.86%和11.55%,表现了良好的增长性。

目前,中国固定电话规模居于世界第二,而移动电话规模为世界首位。以公司而言,中国移动---全球第二大移动电话公司,仅次于英国沃达丰(Vodafone),在香港科技股中排名第二位,在世界科技100强中排名第五。但是,中国的电信公司的产业竞争力普遍不高。2000年,中国手机用户超过8500万,新增用户3000多万,而中国10多家手机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仅为3.7%,尚不足摩托罗拉的零头;作为手机生产大厂的波导只有90多万部的销售量,其它多数厂商的销售量在20万部以下,明显不具备与国外厂商竞争的规模。目前,中国本土的手机生产厂商只有科建一家赢利,其他都处于亏损状态。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中国电信行业将在“十五”期间得到大力发展。尤其是联通发展CDMA和GRPS将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通讯传输设备制造商(如中兴通讯和大唐电信)将获益最大。

(四)电信市场展望

以下将通过对中国电信业市场环境、电信网络的发展趋势和电信业务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2001年中国电信业市场环境

宏观环境

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在7%以上,电信业将是增长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

2001年全球经济总体上将保持微弱增长态势。2000年下半年来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元持续疲软,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结构问题,以及石油价格的波动也对世界经济前景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国内总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不旺对中国电信业快速发展将形成一定的约束,但影响不大,电信行业垄断经营格局已被打破,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格局将逐步完善;电信资费将更加富有弹性;市场主体结构和竞争格局将随加入WTO的临近而面临重大转折。

法律体系

2000年,中国政府加强了电信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陆续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行政法规与政策,如《电信服务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善了国内电信业的经营环境,提高了投资者和经营者的信心与热情。

信息产业部在2001年将全面落实《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启动《电信法》起草工作;抓紧信息安全方面法规的研究,并纳入《电信法》整体框架之中;修订《无线电管理条例》,并完成《外商投资经营电信企业管理规定》的制定并发布实施。

资本市场

在2000年中国联通成功上市之后,2001年电信业将再一次得到国内外资本市场的重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将在2001年在香港、纽约上市,这说明中国电信业股权融资、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将较快增长。

中国加入WTO在即,WTO组织对成员国所要求的“国民待遇”、“政策与规则的透明性”,以及国内法律法规加快与国际接轨等,让国际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安全感增强,同时由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外资抢占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产业战略制高点的竞争将十分激烈。随着中国电信产业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中国即将加入WTO,国外更多的投资商将在近几年登陆中国,投资中国电信业。

网络基础设施

2000年是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变化最大的一年,从衡量网络基础设施环境的多个指标来看,都有大幅度的提升。未来几年,随着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吉通等主要电信基础运营商对国内网络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国内骨干网和国际出口的带宽将进一步扩容,中国电信产业的基础设施将会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

电信竞争领域的变化

长期以来,通信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长途通信领域,但目前包括市内电话、接入网、城域网在内的竞争已经拉开了序幕。一方面,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的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时代将会到来。21世纪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将是宽频、无线技术、声讯服务、媒体电话。

电信业竞争结构的变化

电话与数据的结构变化:在21世纪初,数据传送业务将超过电话业务,通信业今后的主战场将不是电话市场,而是数据传送市场。

有线和无线电话的结构变化:近年来,移动电话普及很快,已经超过用户电话的50%。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移动电话将会与有线电话的数量相当。除此之外,“固定无线电话”和卫星移动电话等将与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展开竞争,未来将是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电信时代。

全球竞争的结构性变化

现在,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欧洲的BT(英国电信公司)等通信领域的大公司为中心,一些企业集团围绕着跨国企业的国际通信需求展开了争夺战。下一目标是对其它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国内通信市场进行争夺。

电信业务的近期发展趋势

本地电话业务

从需求结构来看,住宅电话仍是本地电话用户最大的用户群体,单位电话、公用电话可能会较快发展;农村电话用户将逐渐成为本地电话市场的主角;中、西部地区本地电话用户发展加快,地区差别将逐步缩小;城市电话发展的重点将向中小城市和县城转移。预计在2005年末,用户数将达到2.5亿户左右。

移动电话业务

从需求结构来看,城市移动电话用户从面向高收入消费者逐步过渡到普通消费者;农村移动电话用户从企业、政府机构转向农村富裕家庭;移动电话需求业务将逐渐向简单消息业务、数据交换业务、中高速多媒体业务、高速交互式多媒体业务渐次转移。预计到2005年末,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将达2.6亿户左右。

数据和多媒体业务

从需求结构看,需求内容将从窄带业务向宽带业务转移;从分类点播式业务向高速互动业务转移;用户从大中城市向中小城镇扩展。预计在2005年末,数据和多媒体用户数将达到8000万户左右。

传输网建设

因在省际干线传输网上多媒体业务占用的带宽容量将接近或超过传统电话业务。为满足数据和话音业务的需求,仍将以光缆传输为主,并大量采用WDM技术建设传输网络。

个人移动通信

在本世纪初,中国将继续大力采用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组网,并不失时机地引入第三代移动通信,以满足移动多媒体用户的的需求。GSM系统一方面可通过压缩模拟网频率、使用紧密频率复用、微蜂频率资源,扩展其自身的容量,满足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可通过引入GPRS网络给用户提供100kbit/s以上的多媒体数据业务,并平稳地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过渡;模拟网随着用户的进一步减少,网络运营将入不敷出,模拟网将有步骤地拆除,并通过相应的措施将模拟用户转移为数字用户,压缩其使用带宽,腾出带宽给第二代数字系统使用;CDMA系统将在建设全国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频率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的优势,扩大其市场占有份额,并平稳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过渡。

此间,中国的移动通信网将是由第二代和第三代共存的,并向用户提供语音及各种多媒体业务的综合网络。

未来电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业务应用IP化

预计5-10年期间,以IP为代表的数据业务将占据90%的网络业务量,中国也将超过50%。

移动通信曾被认为是未来推动电路交换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但近来电路交换也开始转向IP。GPRS、WAP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全都支持IP。这将在客观上加速整个电路交换网向分组化网的过渡进程,预计5-10年,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将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多媒体通信将成为重要的应用,届时全网的分组化进程将会大大加快。

窄带接入无线化

在未来10年内,就世界范围看,无线将成为以电话为代表的窄带接入的主要手段。有线除了继续支持电话业务外,主要转向多媒体和宽带接入。在这一领域,有线技术有其独特的带宽优势,因为无线可用频谱有限,要达到同样带宽代价较高。

交换技术分组化

分组对提高信息处理和传送的效率有莫大的好处,因此在未来的通信信息网络中,语音、数据和图象将以分组的方式出现。有人预言,传统的电路交换可能在5-15年内被分组所取代。因此,在今后的通信信息网络中,分组信息将成为主要模式。

随着网络中数据业务量成为主导后,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步转向以数据特别是以IP为基础的整个电信新框架将是历史的必然。当然这种转变需要漫长的时间,但其对电信业的影响却是100年来最重大和最深刻的一次,也势必对电信产业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

基础设施宽带化

从核心网看,下一代宽带网络结构将变得越来越简单,趋向由少量太比特传输链路和太比特路由器构成所谓的双T网络。ATM交换机则将逐渐从核心骨干网转移到网络的边缘。

从传输链路的容量看,SDH的速率已高达10Gbit/s,40Gbit/s系统也即将在1-2年内问世,但光纤的容量仅利用了不到1%。显然,只有采用WDM技术才可能充分利用这一巨大的带宽资源。目前单对光纤的实际传输容量已达320Gbit/s。不久,商用化的传输容量可能超过1Tbit/s。实验室已完成3.2Tbit/s(80×40Gbit/s)的试验。按目前的技术水平,在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5Tbit/s的容量是没有问题的。

预计在未来10年内,太比特路由器将会在核心网上大量应用。其单个机架的吞吐量大约可达1Tbit/s以上,互联后可达数百Tbit/s的吞吐量,也就是说,仅从容量上看,太比特路由器几个机架的容量就可以相当现在全国的交换机总容量。

从接入网看,其局面与核心网很不一样,各种接入技术争奇斗艳,可以预见未来,除了以提供窄带业务为主的IDLC会继续发展外,ADSL特别是其中的UDSL和Cable Modem将开始扮演主要角色。在实际网络应用中,两者均可提供至少1Mbit/s的下行速率,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满足广大普通用户的带宽需求。而从长远的观点看,面对日益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业务和呈爆炸式增长的IP业务的压力,APON可能是一种结合ATM多业务、多比特率支持能力和无源光网络透明宽带传送能力的比较理想的长远解决方案,代表了宽带接入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之一。此外,源于企事业用户驻地网的以太网也正在以其原来的形式或修改的形式积极地向其他领域渗透,诸如接入网领域、城域网领域乃至广域网领域。总的看来,目前尚无一种主导型技术可适用任何场合和应用,接入技术的多元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态势。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10年期间,中国城市将普遍实现光纤到楼(FTTB)和光纤到路边(FTTC),FTTC/B+XDSL(ADSL、VDSL)将成为中国大城市宽带接入网的主流形式,少数大城市的部分地区也有可能实现光纤到家(FTTH)。

简而言之,电信网核心部分的宽带化正在全世界迅速展开,接入网的宽带化也正提到日程上来,并将成为未来10年电信发展建设的重头任务。

功能结构扁平化

现代电信网是按分层和分割的思想规划建设的。从垂直方向看,典型数据业务的提供需要经过4个功能层的处理:首先将业务映射进IP包,再封装进ATM信元,ATM信元再映射进SDH层,最后转换为光信号在WDM光层上传送。这种经典4层功能结构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无法避免的。然而,随着网络中IP业务逐渐成为主导业务后,这种结构正暴露出日益严重的内在缺陷。因此,从长远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变化,4层结构中的独立ATM层和SDH层有可能会逐步消失,但其基本功能不会消亡,将会分别融入IP层和WDM/OTN层中去,整个功能结构层次将变得更加简单,趋向扁平化。

三网融合加剧

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和管制政策的变化已成为三网融合的外部推动力。近两年来,通信、计算机、有线电视与广播的大融合以及兼并事件共有40起左右,交易额高达数百亿美元,甚至超过千亿元大关。其目标无疑都是争取在三网融合方面首先赢得综合优势,形成愈来愈大的规模实力。

上述电信网的六大战略性发展趋势不仅将指引中国未来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而且也势必对中国电信业的未来格局、运作机制和产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