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建设创新型信息产业 只争朝夕重点突破(四)

2017-01-22 10:42

又一次创新革命

为保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国务院正在研究以企业为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关政策,主要有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实施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发挥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的功能,实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引进政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加强对自主创新的统筹协调。我们相信,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力激发全社会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活力,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北大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表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关键在于找到自主创新的突破口。方正集团过去以激光照排为主营业务,是在媒体领域创新,但今后可能不光是在这些领域创新,因为这个技术不仅是出版技术,还是文字处理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我们现在的业务涉及电子政务、设计中间件、公文传输以及网络出版。我们过去只有软件没有出版方面的硬件,今后在数码印刷机方面会有新的创新,也是方正集团在这个领域里的第二次革命。”

曙光的自主创新走的是一条有所为有所不为、从集成创新到核心技术创新的务实道路。近年来,曙光作为中国计算机协会高性能计算专家委员会的一员,在不断实践一条基于“产、学、研、用、政”合作的自主创新模式,决心探索一条国产服务器厂商绝地反击的道路。曙光总裁厉军在回忆这段自主创新的过程时感慨道:“在曙光,自主技术创新走过了一条‘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坎坷道路。从早年的封闭式创新到今日与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合作的开放式创新,我们对技术与市场关系的理解也越来越成熟。”

在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看来,自主创新已经成为用友软件发展的原动力,帮助用友软件不断开创亚洲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新格局。在财务软件发展中,用友软件的每一次升级换代,都是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典型事例。依靠自主创新,用友软件正在全面快速成长。

发展要点

一、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

二、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

三、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

四、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五、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自主创新 突破核心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催生了居民对VCD、DVD的巨大需求。许多企业敏锐地洞察了这一市场,通过“螺丝刀工厂”的模式,培养出全球最大的VCD、DVD消费市场和生产能力,中国也成为全球VCD、DVD最大的出口国。正当众多VCD和DVD厂商在为用螺丝刀创造财富的神奇而沾沾自喜时,知识产权、专利费的大棒却让中国企业真正认识到“没有核心技术,就要受制于人”的痛楚。我国DVD企业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DVD出口必须向3C和6C联盟等交纳每台高达十几、二十多美元的专利费,而利润可能也就区区1美元。

DVD企业的窘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信息产业因为核心技术缺失而长期受制于人的现实。中国信息产业虽然在经历了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后,产业规模达到全球第二,但却一直处于全球信息产业链的中低端,这也导致整个信息产业的利润率比较低,特别是在2005年出现了明显的增量不增效的现象。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国信息产业要在全球信息产业链中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已经到了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获得核心技术控制权的关键时期。

真正的核心技术买不来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企业中只有一成左右有科技活动,去年科研经费投入仅占营销总收入的0.56%。目前,中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对引进技术的依赖,甚至使国内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报告上也强调,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和应用技术水平不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由于目前我国的科研基础条件比国际水平低,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内搞研发成本高于国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技术来源主要应靠国外。那么,技术是否可以和资金一样流动、关键技术是否能够通过引进获得呢?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明确表示:“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从冷战时期的“八统组织”到今天的“瓦森纳协议”,西方国家对技术出口的控制不仅没有削弱,反而不断加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强化技术出口管制制度的本质是维护国家的战略利益。美日在欧盟对华军售的百般阻拦等事件都说明了许多关键的核心技术,特别是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核心技术,是我们想买也买不到的。但是,如何才能真正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突破核心技术呢?

正确理解自主创新内涵

“作为企业家,首先要认清自主创新的内涵。自主创新,贵在自主,以减少对外部的依赖,重在创新。”邓中翰强调正确理解创新内涵的重要性。他认为不能陷入片面理解的泥淖,一提到自主创新,就只想到技术原始创新。中国与日本、韩国在对待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之间关系的态度上,也让我们能看到差距:日韩引进技术费用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费用之比是1∶10,而我们是1∶0.07。结果是我国陷入了不断引进的泥沼,而日本和韩国却在经济高速增长10年之后就有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台湾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刘常勇博士就指出:“自主创新将同时包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最终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但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塑造创新企业文化

管理学有一句名言:“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浪潮的成功做法就是企业通过对创新理念的宣导营造创新的氛围,吸引每一位员工参与到技术创新中来。浪潮正是通过理念的宣导,和员工创新行为的塑造,逐步塑造出浪潮的创新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激发了员工自主创新的热情,催生了一系列的核心技术。

而中星微的成功经验表明,中星微将以人为本、促进自主创新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中星微七大核心技术的突破,正是在这样的创新文化中破茧而出。如果没有坚定的创新理念和良好的创新文化,企业的创新行为就会缺乏足够的精神意志。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2005年10月,英国贸工部发布第15次“全球企业研发排行榜”(The 2005 R&&D Scoreboard),这是迄今规模最大的全球企业研发排行和分析报告。韩国企业的表现非常抢眼。韩国共有11家公司上榜,其中三星电子高居第17位。三星电子在2002年~2004年的三年中的研发投入从约15.3亿英镑增至24.66亿英镑。美国专利商标局日前发布的2005年专利申请报告显示,在十大公司排行榜中,三星排名第五,并且是专利数出现增长的三家公司之一。

“如果问我5年或者10年之后三星做什么,我会说,第一、第二、第三重要的事情,都是核心技术开发。”三星公司CEO尹钟龙非常强调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在过去的7年中,有5年三星在美国注册的年专利数量超过了索尼,而且仍坚持每年投入销售额的8%左右用于研发。三星代表了韩国大企业发展的普遍道路,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度重视研发投入,注重核心技术的突破。韩国企业通过研发的高投入,在自主创新的技术上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为中国企业起了很好的标杆作用。

创新的用人机制

人是知识的载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核心技术的突破最终还得需要创新型人才来实现,这就涉及到用人机制这一问题。企业要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其成功必然来自完善的人才增长与保障体系。企业需要搭建开放的“以人为本”的用人平台,完善培训体系建设。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视人才培养为公司重大发展战略,建立学习型组织,实行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特别是以留学人员技术入股的方式吸引优秀人才,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将世界领先的数字水印技术与数码相机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出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走自主创新,是一条艰难却必须选择的路。中国信息产业要在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真正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就必须坚定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在突破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获得全球竞争的话语权。

让自主创新来得更猛烈些吧

在这次科学技术大会上,提高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被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当记者就这个话题约稿时,专家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因为白天工作繁忙,有位专家的稿子是在凌晨3:09发出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多年来一直为本土软件产业的发展积极奔走、呼吁。他对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感到欢欣鼓舞,热切希望本土软件业能够乘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东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穆荣平,多年来一直从事科技战略与政策、科技管理与评估、技术预见和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在他看来,我国经济增长目前面临三大问题亟需解决:缺乏技术有效支撑,外资和出口依赖与资源环境人口约束,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存在局限。

直到1月12日上午,科技部研究中心创业投资研究所所长房汉廷才结束自己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会务工作。作为一名从2003年开始全程参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研究、纲要编制和配套政策起草的研究人员,看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把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我国未来十五年的发展战略,44岁的房汉廷深感欣喜和自豪。3年来,休息对他几乎是一种奢侈的需求。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涌特别强调,每个国民都应该有推动自主创新的意识,多用本土产品,为本土企业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专家们在字里行间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传达出同样的心声:让自主创新来得更快更多更强烈些吧!随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我国现代化建设将掀开新的一页。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乘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东风,增强软件业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科技人员,我们为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而欢欣鼓舞。这次大会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新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它必将大大加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并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与目前世界上的创新型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在于:科技进步贡献率低,R&&D投入占GDP的比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大,专利数量、质量都不足。例如,作为创新型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而在我国软件业,目前,国产软件和服务的本国市场占有率只有30%左右。也就是说,即使不考虑质的差距,不考虑某些软件领域被外国垄断的状况,仅就市场份额而言,我国软件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就高达70%左右。因此,我们在发展软件业时,应将提高本国软件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降低软件对外技术依存度放在首要地位。

软件企业当然应成为软件自主创新的主体,不过现实情况是,中国的软件企业大多还很弱小,它们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过程。为此,应当遵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

政府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创造有利于软件和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各方面条件。提高国产软件的自主创新能力,最需要的是市场环境的支持。由于软件需要通过应用才能逐步完善、成熟,政府应当成为国产软件的第一个用户,以政府采购市场来支持国产软件。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黄涌

每个国民都应有支持创新的意识

推动自主创新,需要政府、企业,乃至每一个国民的努力。每一个国民都应该有支持创新的意识。一个产业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没有良好的商业环境,或者说不能从市场中获得足够回报来支撑,是很难创新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支持自己国家的产业发展,这样企业才能有足够利润投入到研发中,推动创新,形成良性循环。另外,推动自主创新,需要我们有一种更开放的思维和姿态,包括产学研更紧密的结合。

目前,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知识产权、标准等方面的竞争壁垒已经很高了。自主创新不是要硬碰硬地跟别人竞争,而是要站在战略高度去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我们应该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考虑国内用户的特征,开发更多的本土应用。中国的市场空间足够大,某些细分领域足以产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 穆荣平

从迎来科学的春天到开辟创新时代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理念。本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确定了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这标志着我国正在开辟一个创新时代。

近10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连续多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目前GDP已经占世界5%以上。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目前面临三大问题:一是缺乏技术有效支撑;二是外资和出口依赖与资源环境人口约束;三是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存在局限。

值得指出的是,自主创新必须充分考虑到地区、行业和企业的特点与技术能力差别,灵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自主创新模式,防止“自主创新”概念的泛化和庸俗化:能力较弱的,从引进消化再创新起步;有一定能力的,专注集成创新;行业领先者力求原始创新。同时,公共政策应该加大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引导力度,让更多的创新资源流向创新的主体——企业。

科技部研究中心创业投资研究所所长 房汉廷

创新成就中国未来

作为一名全程参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研究、纲要编制和配套政策起草的研究人员,看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把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我国未来十五年的发展战略,我感到非常欣喜和自豪。

这次的全国科技大会与以往科技大会有很大不同。它第一次把包含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三方面的自主创新,高扬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利器;第一次把创新作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第一次把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工程作为实现重点跨越的载体;第一次把企业作为研发投入、研发活动、研发成果应用的主体,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在这里,科技创新将成为国家安全的保护屏障,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将成为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的基础。

从大会绘就的发展蓝图看,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中国总体科技发展战略的目标十分清晰。到2020年科技创新能力从世界28位提到15位,2050年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强国,分三个阶段实现:2006年~2010年为调整、完善、落实阶段;2011年~2020年为提高、进入创新国家阶段;2021年~2050年建成世界前三位科技强国。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