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IT业的新冲动 长江三角缘何成为了“香饽饽”? 

2017-02-25 09:21

IT业的新冲动 长江三角缘何成为了“香饽饽”? 

一家世界知名的研究公司的调查显示:东亚的IT产业区已经形成以北京、韩国、日本、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连线的三角地带。从全球来看,则形成了北京、美国的硅谷、新加坡以及印度的IT双三角区,而“长三角”都处在这个全球IT双三角的心脏地带。中国新兴的“长三角”IT区都是处于最中心的位置,地位举足轻重。与此同时,如果把“长三角”比做“龙”,那么IT业已经逐渐成为使之迅速腾飞的“助推器”。

“磁极”作用

据统计,2003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38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20.7%,比上年度提高了2个百分点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5.5%,比上年度提高了0.2个百分点;实现出口599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31.5%,比上年度提升了2.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23.7亿美元,占全国的40.8%,比上年度提升了7个百分点。

零点咨询公司曾经做过一份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从东亚的IT三角区来看,日本及韩国生产活动有西移的趋势,日韩着力在研发方面,将很多制造工厂设在中国的“长三角”区。而中国台湾在新一轮的IT产业投资热潮中,电子信息产业加速了向祖国大陆转移,两岸互动频繁。中国的IT产业格局已经初显:中国IT业起源地的北京仍然是以研发为主,“长三角”的IT产品制造业发达,珠三角则着重于家电产品方面。

长江三角洲已经吸引全球各地电子企业2000余家,成为全球瞩目的高科技产业群落。尤其是对国际上的各大IT巨头而言,“长三角”的吸引力,从他们近期的一系列资本运作中就可见一斑。

截至2001年10月18日,宏基、广志、伦飞志台、英业达、神达、蓝天等6家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相继进入该区投资兴业,投资总额超过1.2亿美元。初步估算,这些企业建成投产后,笔记本电脑年产量将达1000万台,为该地区带来800亿产值。

2002年3月25日,美国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PeopleSoft软件公司宣布将于4月初正式进军中国市场,至此,国际知名的四大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Oracle、SAP、Siebel、PeoleSoft均在中国落户。

同年8月15日,美国国家半导体宣布将在苏州投资2亿美元建立其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封装测试厂。

目前全球第一大液晶制造厂三星已经在苏州工业园区完成了工厂的选址工作,第二大厂LG(PHILIP)也将新厂定在南京。这两座工厂将于2004年建成投产。这样,以苏州、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全球液晶制造业中心。三星将在北京设大型研究机构作为中国营运总部;东芝将在中国建立全球化IT生产基地;LG投资30亿兴建中国总部,建立韩国之外最大生产基地;英特尔公司宣布将对现有位于上海浦东的工厂进行扩建,在华封装和测试全球领先的微处理器;飞利浦、西门子、松下、NEC、三菱等厂商均纷纷决定扩大其在中国工厂的生产规模。

与上海互为高新产业竞争对手,印度班加罗尔所在地的软件公司也看好“长三角”,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2002年6月18日,亚洲最大的软件公司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正式落户上海浦东软件园;印度软件业第二大巨头Infosys公司;已经拿到中央政府的特批,筹建其上海办事处;第三大软件公司Wipo也不甘落后,正积极地在和浦东软件园洽谈落户事宜;而老四Saryam公司在上海的办事处已经正式运营,其开发中心正在筹建中。

在国际IT巨头疯狂涌入时,台资IT厂商也不甘寂寞。到目前为止,中芯集成电路已经完成土建工程,即将量产;宏力集成电路、泰隆半导体等产业项

目前正加紧设备调试,蓄势待发;2003年3月12日,张江高科技园区又迎来两名重量级的新成员: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器设备制造商东京毅力科创和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航母”华虹集团。

众多(集成电器)企业的拥入,让长三角成为我国目前芯片制造投资最密集的地方。目前国内仅拥有的四条已投产的8英寸0.35微米以下的芯片生产线,其中三条在上海。而我国集成电路六大主要芯片制造厂也有五家在长三角地区。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资料显示,预计中国半导体市场今年的总销售量可达302亿块,而2003年的总销量可达334亿块。而我国目前的生产能力大致只有200亿块左右,巨大的产能缺口,使得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内地软件公司金蝶、用友、新中大、东大金算盘等企业在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中,将上海作为未来新的立足点。金蝶原来在北京和深圳已设有研发中心,但它的负责人仍然说:“从长远看,京沪深三大研发中心必将合而为一,上海将会出现一个旗舰级的软件开发中心。”

为何成为了“香饽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集成电路研究专家邹世昌教授认为,“长三角”IT业突飞猛进,关键是因为这里IT产业结构布局合理,起到了群聚效应,有配套的、相对应的巨大市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IT产业发展链。

第一,上海在对外技术合作领域处于全国前列,利用本地低廉的劳动力,有利于软件业打入全球产业链,接手软件外包;第二,上海有市场化的优势,上海及华东三省聚集着IT行业大量上下游企业,外资经济、台资经济等外来资本在上海非常活跃,会刺激企业参与行业并购;第三,人力资源优势,每年有12万与信息产业有关的大学毕业生在此寻找工作。

此外,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中国大陆对国际IT厂商的优惠措施也对其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比如上海浦东新区规定,在浦东新区落户的芯片代工企业,5年内免交所得税,增值税从17%下调到5%。另外有消息人士称,与上海相邻的苏州,连园区的土地都是免费提供的。这些优惠措施将大幅度降低芯片厂商的生产成本。

谈到长三角问题魅力十足,富士胶片中国公司市场部部长王正认为,主要原因是政府办事效率高、政策优惠,并且人才资源充足。

中国如此之大的一个市场,而且中国市场可以说是全球最后一块基本未被“开垦”过的市场。

长三角的收益

全球IT巨头纷纷进驻“长三角”,这会给“长三角”乃至中国的IT行业带来什么呢?

业内人士认为,是技术、资金、就业岗位、国内IT企业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

国内IT企业较之国外的IT巨头技术和资金是最缺乏的。拿IC行业举例,国内0.18微米的生产线存在严重的产能不足,而一条0.18微米生产线的建设费用在十亿美元左右,单靠国内企业自行融资建设,显然难度非常的大,而由于这一行业的企业多以非国有资本为主,所以要国家拿这笔钱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之前,国内的相关厂商大多以租赁方式解决,现在随着台积电、台联电等国际IC巨头的进驻“长三角”,生产线缺乏,产能不足的矛盾将可以有所缓解。

技术方面,由于国内IT企业很少有独自拥有核心技术,企业在自身的技术研发方面的能力又极度匮乏,和国际IT巨头合作,从而逐步培养自己的研发能力,是可行的道路。即使有一段时间会市场形成短暂的垄断。

全球著名IT巨头进驻“长三角”,这样可以使得由于大学扩招所带来的“失业危机”有所缓解。本文中之前所提及的“目前中国大陆约有400所以上的正规大学设立有与信息相关的专业,每年的毕业生超过25万人。“长三角地区”大致就占50%-60%。

除本土人才外,国外的人才也不断流向这一地区。美国市场调查公司Forrester最近预测说,到2015年,将有3.3万个美国本土的服务业工作岗位迁移至海外,高科技行业的服务性岗位会占相当大比重,主要流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这势必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IT巨头齐聚“长三角”从某种意义上,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样以IC讲行业为例,随着台积电、台联电等知名“代工”企业的进驻,和IC代工企业密不可分的核心技术提供者ARM等公司也加快了进驻中国的速度。其进驻中国之后,采取适合中国IC行业企业目前状况的价值链体系,降低合作费用、增加合作途径,以谋求与中国相关企业共同发展。

所以,IT巨头悉数进入中国,对中国的IT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IT成为“长三角”未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这样的事实已不容置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