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零售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趋势

2017-04-03 17:05

零售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中国零售业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零售业变化之大、发展之快更加引人注目。

(一)业态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业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由单一的百货店业态发展为以百货店为主的多业态格局。目前,中国零售业的主要业态有:百货店、专门店、(品牌)专卖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便利店、仓库式商店、折扣商店、邮寄商店、访问销售及自动售货机等。中国零售业态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明显的时间阶段性;第二,部分新型业态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差距。例如,中国的超级市场有两个特点:一是营业面积小、经营品种少,且大多以日用工业品为主,很少经营生鲜食品;二是经营设施简陋、流通加工程度低。例如,作为中国版超级市场的“农贸市场”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再比如,中国的购物中心与国际通行的购物中心也有较大的偏差。中国的购物中心大多是单体的零售组织(店)而不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复数零售组织(店)的集合。而且,中国的购物中心的立地大多在城市商业繁华区,而不在郊外,其实际功能与百货店没有太大的差别。另外,中国的便利店主要以立地于居民区的杂货店为主,连锁化程度低,而且不是24小时营业,因此,与国外的便利店也有较大的差距。根据研究,中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是:近期(3�5年)将以超级市场为主,中期(5�10年)将以便利店与购物中心为主,远期(10年以后)无店铺销售将成为主要业态。

(二)立地郊外化

立地是零售业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在“来店购物”为主的时代,立地对零售业的经营具有决定性意义。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零售业的立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集中于城市中心商业区;第二,各大城市站前商业区零售店密度过大,部分地区己超负荷;第三,郊外与农村零售店密度过小。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城市中心区的零售业进入过多、地价昂贵、交通不便等等原因,许多城市的商业中心开始向近郊转移。因此,预计未来3�5年中国各大城市的零售业立地将向近郊转移,进而再向郊外及农村转移。

(三)信息网络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产业的信息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当然零售业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化的零售业必然以信息化为支撑。从国际零售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零售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发达国家,其零售业的信息化程度更高。从零售业本身来看,其信息化的标志是POS、EOS、VAN、EDI等零售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与普及,特别是POS系统的普及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前提。从中国零售业的现状来看,信息化才刚刚起步,POS系统的普及率还很低,目前还只限于少数企业,且多半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大多数中国零售企业还仅停留在现金收款机的功能上。可喜的是,中国流通管理当局正在积极推进流通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许多零售企业开始树立开发、应用流通信息系统的观念。预计,中国零售业的信息化将从POS系统起步,进而向EOS、VAN、EDI、QR(快速反应系统)及ECR(有效适应消费者)系统发展。

(四)组织连锁化

连锁店的产生是零售业第二次革命的产物,连锁化或连锁经营已是世界零售业的主流。中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了连锁概念,并随之产生了连锁经营组织。目前,连锁经营不仅受到许多零售企业的青睐,而且也得到流通管理当局的重视,并制定许多政策,以推动中国连锁经营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零售业的连锁经营发展很快,并出现了各种业态的连锁经营组织,有百货店连锁、便利店连锁、超级市场连锁等等。1998年,中国有连锁公司1000多家,连锁店铺有15000多个。但中国零售业的连锁经营主要以正规连锁(RC)为主,特许连锁(FC)则主要以外商为主,目前以中国资本或品牌为主的特许连锁几乎没有。至于自由连锁(VC),目前在中国还缺乏生长的制度基础、观念基础和信用基础。决定中国零售业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的关键是自由连锁的发展,因此,推进自由连锁的生长与发展对提高中国零售业整体经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五)资本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零售业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加快,中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大门已开启,1992年中国政府宣布在中国11个沿海开放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珠海、海南、汕头)或经济特区可试办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零售企业。到1998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零售企业有20个,其他省市或主管部门批准的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零售商业企业有200多个,其市场占有率大约为8%。最近,中国政府又制定政策,将零售业对外开放的领域由原来的11个城市扩大到全国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并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进行批发业吸引外商投资的试点。可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零售业的外资进入将出现一个高潮,同时,批发业也开始引进外资,跨国商业公司将陆续进入中国的零售业和批发业。当然,一些中国零售企业也开始向跨国商业集团所留下的空隙地区迈进,预计在3�5年内以外资进入为主,而5年后中国商业资本可望输出。

(六)配送社会化

配送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制约着零售业的经营水平,目前中国零售业经营成本高、经营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配送体系的缺陷。一方面,由于传统批发业的衰落致使大量的物流设施闲置或利用率低下;另一方面,许多零售企业又因资本的制约而无力构建完善的配送体系。因此,利用存量物流资产,发展社会化的配送事业,是实现中国零售业高品质经营的重要途径。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传统体制与观念的限制,中国零售业配送体系的发展途径将是:自建配送体系�营业性(社会化)配送体系�联合(协作)配送体系。当然,现代化的配送体系还必须以配送信息网络的发展为前提,因此,POS、EOS、EDI、QR和ECR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也将成为现代化配送体系的支撑条件。

(七)商业品牌化

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也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虽然目前中国零售业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还很少,但是,随着中国零售业的经营发展及商业竞争环境的空前激烈,特别是制造业“极大�极小”二重企业结构的出现,为大型零售商业开发自有品牌商品创造了前提条件。因此,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零售业的自有品牌商品也将从无到有,并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从世界范围来看,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已成为许多大型零售企业的重要经营战略之一,许多大型零售企业这类商品的数量及销售额占有率已达20%�30%。

(八)体制民营化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与调整,国有企业将陆续从竞争性行业退出,而竞争充分、进入与退出障碍低是零售业的天然属性。因此,国有零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继续降低,而非国有零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逐渐提高,大量的民间资本将陆续进入零售业。体制民营化趋势意味着:第一,国有商业资本面临重新配置的机遇;第二,政府商业(流通)管理观念、范围与职能的转变;第三,民间商业资本的投资环境与发展机会的变化。

(九)制度规范化

市场经济,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不是自由经济,而是有一种制度经济,零售业虽然是竞争性行业,但并不是没有任何制度的行业。因为零售业的许多特点,决定了政府对其进行规制的必要。例如,零售业是“立地产业”,零售业的“立地”具有明显的外部效果,既有可能是外部经济的(便利消费、休闲),也有可能是外部不经济的(人文景观的破坏、交通不便、拥挤、噪声)。因此,政府必须对零售业的“立地”进行规制。至少,一个城市零售业的“立地”要符合该城市的整体规划。再比如,零售业承担着社会的就业职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中小零售业,特别是小型零售业来实现的。因此,如何扶持中小零售业的正常发展,也是各国政府规范零售业的重要目的。既然零售业是竞争性行业,因此,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政府规制零售业的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中国零售业的制度既缺乏有效性,也缺乏规范性,这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也损害了经营者的效率。因此,无论从国际经验来看,还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来看,制度规范化将是中国零售业的一大趋势。当然,随着零售业制度的规范化,对零售经营者来说,则意味着其经营决策变量的增加和复杂化。因此,要求零售经营者要有更加开放的、动态的、宏观的和战略的经营意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