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银行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2017-04-19 16:17

银行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一)现行体制

中国银行业的体制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而不断变化。1979年以前在计划经济环境下,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内唯一的一家银行,基本上承揽了全部金融业务。从1979年到1984年,中、农、工、建四家专业银行相继成立,打破了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当时四家银行存在严格的专业分工,服务对象范围相对固定,互不交叉,每家银行都对自身业务范围拥有垄断地位,不存在竞争对手。这一阶段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仍旧是高度垄断的。从1986年到现在,随着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地位的确立,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及众多商业银行的成立,加上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市场组织体系形成。

中国二十余年的银行体制改革历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1、“统收统支”阶段。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标志着中央银行与四大专业银行并存的金融体系形成。当时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不高,市场体系尚不健全,经济运行机制以计划为主,金融资源的配置是由国家计划和控制的。国家对专业银行实行利润上缴和亏损补贴。

2、利润留成阶段。经济运行机制过渡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专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自主性营运已部分得以实现,适当的留利制度逐步建立,专业银行的资产运行效率有了一定提高。

3、政策性业务分离阶段。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形成,经济运行机制开始以市场为主。专业银行在企业化的基础上向商业银行过渡,能够调整资产的存量与流量的投向和投量,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开始分离和分帐管理。

(二)银行业总体现状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了一个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相分离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银行业组织体系,它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初步建立了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银行业市场体系。

截止1999年底,除了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外,还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12家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遍布全国的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此外,各类外资银行在华的经营性机构共计175家。

以下,从几方面概述中国银行业的基本状况:

1、市场份额。从市场份额上看,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具有寡头垄断特征。随着业务经营范围管制的放松和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四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开始出现,并呈现较为激烈的态势。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在资产、存款和贷款规模三方面占据了较为突出的地位。

2、市场集中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方面,占据了国内市场90%左右的份额,利润额比重接近60%,存款和贷款比重则一直在70%以上。

3、进入壁垒。政策性壁垒是中国银行业主要的进入壁垒,突出表现在政府的进入管制上。从行业进入的角度看,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银行业从业家数不断增多,不同规模、不同产权性质的银行大量出现,银行业已初步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4、收益率。因为体制原因,中国国有银行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和繁多的社会责任,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远低于新兴综合性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5、信用风险。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的准确数字目前还无法准确得到。根据多个中国官方的估计数字,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在15%-20%左右,而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不良资产比例约为3%-5%左右。非官方和国外的统计数字大大高于上述比率。

(三)中国四大商业银行现状

在1994年金融改革中,原来的四大专业银行改组为国家独资商业银行。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违规经营和帐外资产依旧严重。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和侵吞国家资产的问题也很严重。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某些隐患正在逐步暴露,会计核算不实和私设“小金库”现象比较严重,会计核算中虚增或虚减资产、负债、权益和利润的现象十分普遍,部分国有企业通过假破产、兼并和改组方式逃避银行债务。目前,央行对四大银行采取监督举措,派出监事会。新的监事会由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向四家银行派出,对其资产质量和国有资产保值状况进行监督,成员由央行、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的代表和经济、法律专家组成,主要任务是审计银行的财务报告,监督、评价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银行行长、董事长的经营业绩进行监督和评价,并提出任免及奖惩建议等。

虽然存在种种弊端,四大商业银行也呈现出一些好的发展趋势:近几年,居民储蓄出现了向四大银行集中的趋势,存款总量的68%和增量的70%大多数都流向了四大银行。此外,近两年,四大银行纷纷建立和正在筹建符合国际化发展的电子化业务分销渠道、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及为中国大批中大型企业解困发展提供急需资金的业务,四大银行已列入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四大银行越来越渴望金融创新机制,而且也正按照国际商业银行的模式发展。

1999年4月,专门处理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正式挂牌。继信达之后,又先后组建了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理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理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理工商银行的不良资产,这几家资产管理公司也于10月16日到19日分别挂牌营业。四大国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方式是将所有的不良资产通过债转股来解决。所谓债转股,就是将四大专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不良债权转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股权。仅1999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已负责剥离、消化银行的不良资产近4,000亿人民币。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评估后已签署960亿元债转股协议。

目前,四大银行还不具备上市的条件。按照上市公司的规定,四大银行如果要改制上市,等于原有企业改组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实际上,四大银行在盈利水平上、资本充足上、财务状况上根本达不到上市公司所要求的透明度。

(四)中国股份制及中小商业银行现状

1、股份制及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

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是指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全国性或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含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中小商业银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以1987年交通银行成立为标志。十多年来,中小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稳步发展,现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有包括交通、招商、中信实业银行在内的全国性或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于1995年开始试点组建,至今已达90家。

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全部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中小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比率未达到8%的要求,反而呈下降趋势;而中小商业银行资本比率全都在8%以上,且逐年递增。1998年,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共实现利润115亿元,平均资本利润率16.8%,平均资产利润率1.13%,人均创利13.2万元。有力地说明了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毫不逊色。

但是,中国中小商业银行除了存在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资产质量低、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外,还因整体实力、业务范围及体制等方面的限制,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不足,个别银行甚至出现了流动性风险等问题。

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所有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分支机构(包括营业网点)的合计数尚不及其中一家。中国中小商业银行主要以自身经济实力和对投资者负有限责任为依托提供信用保障,虽然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但所受限制较多,业务范围狭窄,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工具,融资成本较高,使得某些中小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向高风险投资,导致支付能力和资产结构的恶化,甚至倒闭(如海南发展银行)。

具体到城市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区域性与全国性)商业银行,因两者成立过程不同,存在问题也有差别:

(1)城市商业银行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在从城市信用社的多级法人制向城市商业银行一级法人制过渡过程中,因有些问题处理不当,使得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转制过程中形成较为严重的亏损,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因不良资产比例过重而出现支付危机;其二,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存在体制结构与政策环境问题:股权结构有待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进一步调整;现行城市商业银行的一级法人制缺乏信贷约束;银行功能不全,缺乏汇兑功能;缺少政策扶持,资产运用限制过多,造成相当一批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多元化经营不力、同时主营业务相对萎缩的局面,整体经营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2)股份制商业银行虽无城市商业银行那样的体制转换问题,但其本身的不足也不可忽视。首先是先天法人产权制度不健全:光大、华夏、中信实业银行并未完全采用股份制企业制度形式,中信实业银行至今仍然全资直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法人体制改造尚未完全到位,如交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实行股份制的银行除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是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余的还是有限责任公司。正是由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核心--法人产权制度的不健全,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才会存在诸如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其次是后天发展缺乏政策支持: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在其完成历史使命--推动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之后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严格的管理和规范。这使得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处于不同待遇水平上。上述问题同样广泛存在于城市商业银行。

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还面临政策环境不稳定、政策导向与舆论宣传的偏向等问题。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之后,社会认同程度仍然不尽人意,到1998年末,市场份额仅占到11.6%。

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规模尚小,业务范围狭窄,政策限制较多,发展潜力不足,现代金融企业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随着金融的进一步开放,面临的压力将是巨大的。

2.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仍占据着银行体系的核心位置,但是以招商、中信、民生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地位日显突出。由于中小商业银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金融需要,加上其体制新、包袱轻、机制灵活的特点,在金融创新上起到了“领头羊”作用,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同。随着社会金融意识的加强,现代商业银行交易法则日益成为金融活动的指导法则,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1998年初,我国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启动,中小商业银行的调整与大发展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按照国务院商业银行的总体改革思路和要求,除农业银行外,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要适当向大中城市收缩,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这种转变留下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中小城镇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二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国有大商业银行从这两个领域收缩后,如果没有中小商业银行在资金支持、业务范围上进行接替,将给非法金融活动创造机会,不利于金融改革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顺利实现传统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因此,今后中小商业银行将会得到较好的政策环境,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已经得到政府的重视;国有商业银行撤并一批分支机构,向大中城市收缩后,中小商业银行将能获取部分市场份额;今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又将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入世”后,即便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一定时期内也将保持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主要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展开竞争,中小商业银行所受的冲击暂时不会很严重。在上述这些有利条件下,只要国家政策扶持得当,中小商业银行抓住大好机会,充分发挥优势,那么具有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特点的中小商业银行就会和四大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一争高下。

(五)存在的问题

中国银行业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里程,目前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1、资本金比例严重不足。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但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都没有达到这一比率。

2、不良资产比重偏大,潜伏着巨大风险。

3、银行决策机制不健全,经营效率低下。

4、银行存贷利差逐渐缩小,整体效益下滑。

5、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网络安全隐患。

6、随着加入WTO日程的临近和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中资银行面临来自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实力相差悬殊。

7、中国银行业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太多的体制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