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目标及远景规划

2017-05-12 11:45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目标及远景规划

“九五”期间,中国电力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扭转了连续20多年的缺电局面。2000年中国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10%—20%,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的预期目标,按电力弹性系数0.8测算,2005年相应需要发电量18,0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5.65%,发电装机容量约40,000万千瓦,年均增长4.6%,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发电量将达到23,600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约52,000万千瓦。

(一)电力行业“十五”发展与结构调整目标

1、电源

努力改善电力投资环境,保持相应的电力建设规模,保持电力供需的平衡。“十五”末期,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9,000万千瓦,其中水电9,500万千瓦,火电28,600万千瓦,核电870万千瓦,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120万千瓦。

2、电网

“十五”期间,全国联网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05年末,除新疆、西藏和海南外,各相邻电网基本实现互联,电网结构更加合理,具备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能力;全国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线路达到23万公里,变电容量达到6.7亿千伏安;二次系统与一次系统协调发展,通信网络整体能力大幅度提高;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平均达到99.9%,部分重点地区达到99.99%;电网综合线损率控制在7%以下。

3、技术装备

继电保护、电网稳定控制、超高压输变电、水电筑坝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大型超临界火电机组、空气冷却机组、洁净煤发电机组、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核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和电力环保装置等设备的国产化步伐;直流输电、500千伏大容量变压器、电力环保技术等,具备独立的设计、建设和设备供应能力;建立和完善适应电力工业发展需要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检测与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有关电力节能环保技术以及迫切需要的难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掌握占据未来电力科技制高点的技术。

4、环境保护

按照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全国火力发电厂主要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基本维持在2000年的排放水平,并力争有所降低。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废水回收利用率达到60%以上。

5、农村电气化

在农村电力“两改一同价”的基础上,力争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农村电气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实现农村电气化打下坚实基础。全面完成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实现一县一公司。县及县以下人均年用电量及人均生活用电量有较大增长;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富裕程度,建成一批电气化县、电气化乡(镇)和电气化村。到2005年,全国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进一步减少无电农户。

(二)“十五”计划中电力行业的焦点问题

1、加强电网建设,推进全国联网

①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
  
电网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继续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投入,扭转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的局面,实现电网与电源的协调发展,实现西电东送、电网互联和受电端网架的协调发展。同步做好二次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重视配电网建设,继续做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优化配电网络,城网发展与城市建设相协调,提高配电网运行监控水平,提高电能质量。加强和优化农村电网结构,提高农村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安全水平,降低损耗,以适应小城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②努力推进全国联网

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三峡输变电工程;继续加强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大西电东送通道;建成七项电网互联互供工程,即:东北与华北联网、福建与华东联网、西北与华中联网、华中与华北联网、川渝与西北联网、山东与华北联网以及三峡送电广东;做好山东与华东联网的前期工作。同时,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各电网主干网架。
  
2、充分利用现有发电能力

加强技术改造,努力提高现有发电设备的利用效率。利用现已成熟的技术手段,对国产20万千瓦和3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继续进行更新改造,使平均供电煤耗降低10-15克/千瓦时,主要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达到50%左右,提高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合理延长机组寿命,电厂自动化达到集控水平。对部分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水电站无病、险坝,提高水电站自动控制水平,保持大中型水电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的稳定;对部分水电站进行扩机增容改造,提高出力和调节能力。
  
3、进一步调整电源结构
  
积极发展水电。重点开发长江中上游及其干支流、红水河、澜沧江中下游、乌江和黄河上游等流域的水电资源。调峰能力不足、系统峰谷差大的电网,在对各种调峰手段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技术经济性较好的站址,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十五”期间,开工建设龙滩、小湾、水布垭、构皮滩、三板溪、公伯峡、瀑布沟等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电站,改善水电电源结构。同时做好水电河流规划和重大水电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保持必要的前期储备。
  
优化发展火电。不断优化火电的机组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实现火电技术的产业升级和更新。要继续按照国家现行政策,压缩小火电,努力实现“十五”期间关停小火电和替代老旧机组共2500万千瓦的目标;严格限制常规小火电的发展,不断提高大机组和高性能机组的比重;积极推进热电联产和综合利用发电,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建的燃煤电厂主要采用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高参数、高效率、调峰性能好的机组。在山西、陕西、内蒙和西南等能源基地建设矿区、坑口电厂,向东部及沿海缺能地区送电,促进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全国联网。积极引进和发展超临界机组,推进循环流化床等洁净煤发电示范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加快循环流化床锅炉和脱硫设备的国产化步伐。
  
适量建设天然气电站。在沿海缺能地区及大城市,根据国内天然气资源开发、西气东输工程的进展,以及国际天然气市场的情况,因地制宜地适量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促进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电网调峰能力。
  
适当发展核电。适当开工建设核电国产化驱动项目,逐步实现核电自主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的目标。

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发电。加快以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在新疆、内蒙、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开发规模较大的风力发电场。继续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电。
 
4、促进西电东送
  
调整东西部电源建设的布局,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在加快西部地区电力资源开发进度的同时,合理控制东部地区常规燃煤电厂的建设,为西电东送提供市场空间。
  
在南方互联电网重点做好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工程。开工建设龙滩、小湾和构皮滩等大型水电站,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当建设燃煤电厂。主要建设天生桥至广东第三回、昆明经罗平至天生桥、贵州经广西至广东三项5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以及贵州至广东、三峡至广东两项 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
  
在中部电网配合三峡水电站的建设,重点配套建设三峡输变电工程,总规模为交流500千伏输电线路6900公里,直流 500千伏输电线路2200公里,交流500千伏变电容量2475万千伏安,直流换流站总容量1200万千瓦。其中约60%的三峡输变电建设工程在“十五”期间完成。疏通四川电力外送的电网通道,为四川电力东送创造条件。
北部电网在现有山西大同至北京房山、内蒙丰镇经张家口至北京昌平三回500千伏西电东送输电线路的基础上,加大蒙西、山西向京津唐送电力度。到2005年,京津唐地区接受蒙西送电容量超过270万千瓦。加快开发西北黄河上游水电站、建设陕北和宁夏煤炭基地坑口电站的步伐,努力实现向华北电网送电。
  
5、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在继续做好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及回收利用的基础上,加大对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力度。严格执行“两控区”政策,位于“两控区”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或在建燃煤含硫量大于1%的火电厂,必须安装脱硫设施;位于“两控区”范围内已建燃煤含硫量大于1%的火电厂,分期分批建成脱硫设施或采取其它具有相应效果的减排二氧化硫的措施;除以热定电的热电厂外,在大中城市的城区及近郊区不再新建燃煤电厂;其他地区的火电厂,也要按照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项电力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争在“十五”末期我国烟气脱硫产业初具规模, 30万千瓦及以上的国产湿法脱硫机组投入运行。
  
6、大力开展电力工业节水、节油工作
  
加强火电厂的节水管理,在新建火电厂推广应用成熟的节水和废水回收技术,加大对现有火电厂节水技术改造的投入,加强对新的节水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开发。在长江中下游、沿海等丰水地区新建的火电厂,推广直流或半直流供水技术;在严重缺水地区新建的火电厂,推广空冷技术;在其他地区的火电厂,推广使用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的稳定剂,以减少用水消耗;在供热电厂,推广供热回水处理与利用技术。全面推广高浓度水力冲灰和干除灰、除渣技术。
对燃油电厂实施燃煤和水煤浆代油技术改造,或结合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实施天然气代油技术改造;对仍在使用大油枪的燃煤机组全部完成采用小油枪的技术改造;通过改造提高锅炉在低负荷下的稳燃能力,减少助燃用油;积极开展等离子无油点火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同时加强管理,降低机组停运次数,以减少火电厂点火用油。
  
7、推进农村电气化事业
  
农村电气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证,大力推进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是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对县级供电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革。优化发展小水电,支持有调节性能的小水电发展;改善农村电网结构,防止重复建设,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质量,着力降低农村电价水平,减轻农民负担;开发建设小型分散供电系统,解决电网覆盖不到地区无电农户的用电问题。

(三)“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

1、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西电东送”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标志性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西电东送”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该项工程将把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获得西部大开发所急需的启动资金;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价的电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2、建立三大通道

正在大力实施中的“西电东送”工程,将形成南、中、北三条“西电东送”大通道。这三条大通道分别为:

南通道��位于云黔桂交界处的天生桥水电站,目标是实现向广东送电一千万千瓦的战略目标。目前,已有三条输电线路与广东电网联接,第四条线路正在紧张建设中。此外还要建设贵州至广东、云南至天生桥等输电线路。这样,在云南、贵州、广西至广东将拥有六条强大的五百千伏输电线路,形成一条送电容量可观的南方送电通道。

中通道��目标是实现川渝电网与华中电网联网,建设三峡至华东输电线路。中通道要能够满足三峡、溪洛渡等大型水电站电力外送的需要。

北通道��在华北电网内部,内蒙古、山西到京津唐电网的送电线路将得到加强,新建设内蒙古丰镇至北京顺义、内蒙古托克托至北京、山西神头至天津等输电线路。

据有关专家称,与此同时,西北电网内部的“西电东送”网架也将得到加强。配合黄河上游拉西瓦或黑山峡水电站的开发建设,适时实现华北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同时研究实施陕北煤电基地开发及送电京津唐电网和河北省南部电网的方案。

3、预期目标

南方电网:根据规划,至2005年,天生桥一、二级电站向广东送电168万千瓦,贵州电网向广东送电400万千瓦,云南电网向广东送电160万千瓦,三峡电站向广东送电300万千瓦。期间,2003年西电送广东容量将达到580万千瓦,2005年达到1,000万千瓦。为确保完成输送电力的任务, 十五 期间南方电力公司需新建的输电通道有:天生桥至广东茂名输变电工程(天广三回)、天生桥经云南罗平至宝峰输变电工程,贵州至广东两回交流一回直流输变电工程和华中电网(三峡)至广东输变电工程,新增输电能力900万千瓦。

中部电网:配合三峡水电站的建设,重点配套建设三峡输变电工程,总规模为交流500千伏输电线路6,900公里,直流500千伏输电线路2,200公里,交流500千伏变电容量2,475万千伏安,直流换流站总容量1,200万千瓦。重点工程包括:华中与华东电网实现双回500千伏直流联网工程;华中向广东送电300万千瓦的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湖北荆门至湖南益阳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湖北双河至荆门至河南南阳500千伏输电工程、华中与华北电网联网工程--河南新乡至河北邯郸500千伏直流工程、三峡至重庆万县的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华中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河南三门峡330千伏直流背靠背换流站等工程项目。

北部电网:在现有山西大同至北京房山、内蒙丰镇经张家口至北京昌平三回500千伏西电东送输电线路的基础上,加大蒙西、山西向京津唐送电力度。到2005年,京津唐地区接受蒙西送电容量超过270万千瓦。加快开发西北黄河上游水电站、建设陕北和宁夏煤炭基地坑口电站的步伐,电网建设初期以公伯峡水电站外送为契机,建设青海经甘肃、宁夏至陕北的750千伏线路,然后建设兰州至关中,最后打通关中至榆林,最终形成西北电力750千伏环状网架结构,从而为 西电东送 提供强有力的网架支撑。积极推进西北电力跨大区联网,其具体项目主要有三个:一是西北与华中联网,规模为36万千瓦,计划2004年投产;二是西北与川渝联网,初期规模为60万千瓦,以后可扩大到120万千瓦,计划2004年投产;三是西北与华北联网,初可研究即将完成。加快新疆电力发展,力争用3至4年时间实现全疆联网。同时,大力调整电源结构,重点建设以吉林台一级水电站为龙头的伊犁喀什河水电基地,以及托克逊、库车等火电基地。在实现全疆联网的基础上,适时推进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