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信息集成、智能制造、知识管理的逻辑关系

2017-03-16 19:12

信息集成、智能制造、知识管理的逻辑关系
         为更好地普及智能制造的相关知识,推动智能制造在企业中的应用,兰光创新微信公众号获得郭教授的授权后,在名家专栏中,专辟《朝晖谈智能制造》栏目,精选郭教授的一些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们常说,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的方式就是把各方的数据放在一起。但是,如果数据组织不清晰、只是把杂七杂八的数据放在一起,并仅不会产生价值,反而成为垃圾。所以,首先要做的是把数据组织成信息:就像把碎纸片组织成书籍一样。在此基础上,把信息的逻辑关系理清楚,并将众多信息附着在对象上或过程中。这就是信息集成:相当于把书进行分类,建成图书馆。
  如果没有读者,再好的图书馆也是没有用的。同样,信息组织得再好,没有应用也不行。为此,要将信息和制造过程挂起钩来,让信息驱动知识创造价值,这就是智能制造。也就是说,把知识放在计算机管控系统中,外界的信息驱动知识,产生对应的管控动作。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知识就是设备,信息就是通电;设备通电后就会开始工作。
  注意:智能制造过程使用的知识是被信息自动驱动的、要让计算机懂得才行。德国工业4.0的权威人士最近明确指出:"未来一切要数字化,知识也要数字化"。这个观点是显然的:知识数字化的本质就是知识变成模型,变成模型才能被信息所驱动、才能变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东西。 在笔者看来,这件事会对知识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过去,很多企业口头上关注知识管理,现实中往往走形式。让员工写下知识,放在仓库里面,再也没有人去看、去研究。于是,花费了大量的努力,却无法见到价值。这样的工作是无法有效持续的。
  但是,数字化知识并用于智能制造则不然。每条知识可能随时产生价值、为企业的效益做贡献。这样,现实需求将产生无穷的内生动力——这是,知识管理会进一步推动信息集成,让信息集成和知识积累形成有效的互动。
  设想建设这样一个机制,需要做什么?笔者曾经多次申明:工业技术应用的难点在于可靠性。新机制能否有效运行,关键是能对风险进行有效地掌控。为此,对信息和知识的互动过程,必须有效地管控起来:知识被运用了多少次?是不是正确?知识之间有没有矛盾?人的处理是否和知识冲突、谁增加了知识、谁改变了知识、为什么改变、知识的版本管理.....可以设想,在某一个阶段,企业中会有大批技术和管理人员把知识的管理当成日常的业务、让企业的知识在PDCA中不断完善。这时,记录相关过程的大数据,本身就成了很重要的知识。
  在信息领域有个非常的观点:知识源于数据。于是,盲目地扩建大数据库。但在笔者看来,仅从数据中获得知识无异于坐井观天——人类的大量知识来源于现有的数据体系之外。上述体系中多数的知识,主要来自于人脑;数据最重要的作用是验证、量化、纠错,使得计算机中存储的知识,适合当前的生产体系。主次关系是不能搞错的。按照笔者的观点,知识与信息主要的关系是:在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信息驱动知识引发实际的管控动作、产生现实的价值,进而催生知识积累和信息集成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