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企业的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

2017-03-16 16:12

企业的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
相对与知识管理来说,知识产权是一个相对比较早的概念,提到知识产权,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专利,而提到专利,不管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还是外观设计专利,往往都与企业的产品技术、产品性能以及产品外观等密切相关,由于专利制度的实施,保护了企业的技术,从而保护了企业的市场,也激发了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的积极性。也有的企业以专利为武器,划定自己的地盘,收取巨额的专利使用费或者转让费。
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有特定的部门或者专人负责,譬如专利的申请、使用、保护、转让以及专利纠纷的处理等,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进行。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说到底更多地是侧重于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的知识管理的结果管理。
对于在我国只有十多年研究历史的知识管理来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套非常完善的企业知识管理评估以及评价体系,对绝大多数的企业而言,尽管或多或少地都在做一些与知识管理相关的事情,但就知识管理本身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于知识管理与企业所熟知的知识产权的关系,我想重点探讨以下几点:
一、知识产权是知识管理结果的表征形式之一
我们知道,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外购的知识产权根据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是可以计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按照财务会计的无形资产管理进行摊销处理。(但是大多数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无形资产指的是土地的使用权,在此不做过多的探讨。)企业知识管理的成果之一,就是体现在资产化的知识产权方面,一方面可以受到保护,另外一方面可以规范化的管理。之所以说知识产权只是知识管理结果的表征形式之一,是因为知识管理的更重要的表征形式是企业智商的提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企业比同行业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的能力。
二、知识管理是知识产权的基础和根源
没有知识管理,没有企业有意识的进行知识的积累与提高,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因此,企业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了知识管理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知识产权。也就是说,知识管理是企业知识产权的基础和根源。没有知识管理,知识产权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过来,如果企业有了知识产权了,是不是知识管理就做得很好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说知识管理工作做得很好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肯定是做得不错的,但不是说企业有了知识产权了,就说企业的知识管理就做得很到位了。形成知识产权只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部分内容,知识管理工作是包括企业目前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
三、建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转变为知识管理部门
由于以上所述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建议企业可以把现有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升级为企业知识管理部门,不仅仅管理显性的专利等现有的知识产权,把目前尚没有产权化的知识进行资产化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
在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机构设置中,很少有设置知识管理部门的,但是有很多的企业设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因此,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不需要增加新的部门或者人员,就能够为知识管理提供人员保证。
除了搜集企业的专利等可以产权化的知识以外,还要掌握企业的知识管理方法,搜集整理企业现有的知识,搭建好企业的知识地图,采用各种手段,实现企业内部及外部知识的创造、管理、保存、分享以及升级,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用类似企业资产负债表一样将企业的知识资产进行表格化,对企业掌握的各类知识进行汇总、分类以及评估,实行动态管理。
四、对知识管理学术界的建议
对于知识管理学术界来说,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发企业知识资产评估方法与模型,指导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是当务之急。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侧重。
第二方面是制定企业知识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大纲,指定权威的参考资料,便于指导企业有关人员有意识地进行学习。
第三是建立权威的培训机构,为企业的专职知识管理人员提供系统的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培训。
第四是组织整理相关典型案例,以各种方式传递给企业,供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工作时参考借鉴。
五、对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建议
对于国家有关政府部门来说,一是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契机,通过各种方式在企业界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广知识管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单纯的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向创造业大国迈进。
第二是设立国家级知识管理研究专项,设立专门研究机构,提高我国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水平,加大对企业知识管理的支持力度。
第三是是从职业资格方面建立国家权威机构认可的知识管理师职称序列,组织专家进行培训教材、考试大纲编写,并委托有关机构进行国家知识管理师职业资格管理方面的工作,形成知识管理的国家队。
综上所述,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管理对企业来说,从根本上讲可以由一个部门来管理;对学术界来说,要积极研究企业的知识管理需求,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应该加大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管理的力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创造业大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