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海域KMPRO

获奖论文(二等奖)如何成为知识型员工

2017-02-15 17:37

摘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一种输入和存储,而“思”则是利用和创新,知识正是在学与思之间不断碰撞而激发出的明亮火花。知识型员工,就是要以最优化的方式实现知识的获取、在分享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再获取,通过这个有机的循环,沿着知识螺旋不断地攀升,在扩张自身知识数量的同时,也持续地改善自身的知识质量,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与合作实力,并以最畅通的渠道提交共享,尽快完成知识链的循环,为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提供有力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如何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的阐述,以及过程中每一步所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揭示了成为知识型员工的核心是实现知识共享和创新,创新是成为知识型员工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知识 学习 共享 应用 创新
 
    在知识迅速膨胀的当代社会,知识已经成为竞争力的源泉。如果我们不能持续不断的拥有足够的知识,那只会在历史的大潮中被淘汰。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对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利用,能否再生产,或者说取决于知识在流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这也就是在企业倡导的“干中学,学中干,干中练”,也是如何成为一名知识型员工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维修人员,设备维修的核心是实现维修资源共享,在交流、共享的平台下创新,进一步获取、运用维修技术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现有设备故障的处理,必须是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和驾驭。知识型员工首先应该是对知识加以有效识别后的孜孜获取,在共享中有效的运用知识,在运用中不断的创新知识。
 
一、如何获取知识
 
    知识的获取是对现有知识进行收集、分类、存储和消化,其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零散的各种资料、书籍和文档等显性知识,而另一类是隐性知识,它们需要经过一定的知识表示和挖掘手段才能显性化。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学习是一个人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知识还由信息而来,它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分析和归纳转换而来。比如对于离我们最近的维修技术知识来说,还具有流动性,会随着维修人员的变换或遗忘而流失,对每一次维修经验的显性积累是获取该部分隐性知识的最佳途径。同时,维修知识还具有分散性,比如分散在各机型的修理人员和不同的科室就存在不同的知识,充分利用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能和其他的维修人员及维修班组间互相掌握彼此的工作思路和状况,维修技术知识也是容易消失的,例如很多在讨论和技术交流中出现的可贵创意,如果没有马上记录下来,往往就在不经意间消失了,应该在灵光乍现时刻,马上捕捉这些想法,并且进一步升华和实现它。维修技术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维修工作中,存在于每个维修人员的个人思考、计划的过程中,相互的交流和学习是获取、收集这些知识的必要途径。
 
    面对高速化、自动化、精密化、复杂化的进口设备,以师徒制的形式来进行技术的传播和学习的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维修技术的要求,必须持续不断的自我充电,对自己未来各项业务所需知识的数量、层次和结构有一个大概的规划,并根据这一规划制定一个相应的学习计划,包括在自身业务知识拓展、自身岗位上的知识积累、同事间的相互学习,以及部门组织的培训课程的参与、次数和时间等等。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于合作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共享知识
 
    共享知识是通过知识交流而扩展知识储备。对技术资源信息库的内容充实,以及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方式都是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手段。技能知识往往代表某种权威和优势,一般情况下,技能知识的拥有者会不愿意分享他所获得的工作经验,这就需要对知识资源有更充分的认识,只有合理地形成一个链式的畅通无阻的技能知识流,我们才能在获取与业务技能有关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和专长。前面已阐述过,知识不只是书面的文件,更包括维修人员之间的讨论、各式各样的研究结果、以各种媒体方式呈现的有助于自身提升的东西。如果我们对于知识和知识的功用具有共识,在获取的同时,自然就能贡献出更多有效的知识,也更能有效地利用知识。作为维修技能知识,它是与特定个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知识传递的主要方法需要人员与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目前我们使用的交班信息系统的构建,对信息与知识共享给以了强力支持,该系统的不断完善,将会使得设备管理与维修相关知识资源更加明晰化、系统化,让所有人能快速而方便地访问或学习到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无论它们来自数据库、文档、业务流程还是维修人员的思考和分析,都能够得到高效的共享利用,进而形成工作方式向研究型转变,这也就是知识共享的意义所在,因为共享使我们大家都拥有,而在当今激烈的竞争时代,必须拥有独特的东西我们才可以站稳脚跟,共享将会促进我们投入更多的智慧去经营知识。
 
   建立完善的技术知识资源库是达到知识共享的最佳途径,可以使知识有序化。当然,这必定要求我们要对原有的信息和知识做一次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保存。比如我们在工作中解决了一个难题或发现了处理某个设备故障更好的方法后,把这个案例和维修建议提交,经审核进入技术知识库,就可以方便新的业务人员随时利用。共享知识的另一有效途径就是沟通,也就是最传统的知识交流和学习方式,如技术研讨会、学习会、培训等,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方便的在知识的经营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构建良好的沟通体系,将广泛的信息沟通由零散的、不确定的、缺乏保证的状态变为高效的、可策略的和可管理的,以全面提高知识的运转效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激发创意,聚集想法和经验,进而激发新的想法,加速自身的提升;通过沟通和交流,能突破既有的规范,使我们的工作情境不再只是孤军奋战或小组行动,在面临新的问题时,具有更富弹性的应变和思维能力。
 
三、有效应用知识

  知识应用实质就是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但是这个实践过程必须是最佳的实践过程,是利用知识获取过程中得到的显性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工作中形成新的知识,而另一方面,随着自身生产出来的显性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够得到不同的体验,形成自身知识储备的拓展。不是简单的从事重复性工作,而是在易变和不完全正确的状况下充分发挥个人的知识和灵感。知识的使用是获取知识和共享知识的目的所在。知识只有在使用中才会产生价值,就算一个满腹经纶的人,如果不有效的应用于实践中,是没有意义的,知识是需要人去用的,知识本身的潜在价值再高,没有人利用它来创造新的价值,也就仅仅是知识而已,首先,必须是正确的使用知识,按规律办事,规范化的运作,以规章制度作为维修活动的行为规范, 然后是自己做事过程如何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结果。在专业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生产的效率越来越取决于特定的工作是否与完成该项任务的特定知识相结合。我们在知识的应用中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
 
四、创新知识

  知识创新是通过对所获取的显性知识的科学运用而产生各类新知识如新的产品知识、新的维修经验、新的业务过程知识等。可以说,创新知识是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整体知识规模的拓展以及知识质量的提升,某种程度上它更是一种质的改善过程。知识创新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环节,而常常是知识获取、共享以及应用三个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创新是是知识的最终源头。我们必须要能够超越现有的框架,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来获取所需的新知识和新能力。从长远来看,一个不能通过创新来获取知识的人,必将为竞争所淘汰。创新不仅包括技术上的突破和产品的开发,也包括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革新。
创新是由原有秩序的不协调而引发的,这些不协调可以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以来自于系统内部,如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变化,设备频发故障,产品质量事故,配件消耗异常等。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我们应注意对它们的监控与思考,以获取更多的创新机会。发现问题以后,就应着手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包括技术革新、产品换代、组织调整等各个方面,迅速行动是创新成功的最大秘诀。创新活动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循环中我们才能完成对新知识的积累。学习和创新是我们获取知识过程中相互依存的两个环节: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又将导致新一轮的学习,通过创新来获取不断发展所需的知识。在通过学习和创新不断获取知识的同时,不能沉溺于过去成功的经验,对那些因环境等因弃素变化而失去价值的知识应及时地给予扬弃。

  正如世间万物都有一个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过程,知识也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经过“磨练”才能逐渐成熟。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一种输入和存储,而“思”则是利用和创新,知识正是在学与思之间不断碰撞而激发出的明亮火花。作为知识型员工,就是要以更优化的方式实现知识的获取、在分享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再获取,通过这个有机的循环,沿着知识螺旋不断地攀升,在扩张自身知识数量的同时,也持续地改善自身的知识质量,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与合作实力,并以最畅通的渠道提交共享,尽快完成知识链的循环,为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提供有力的支撑。
 
2005年8月20日
 
 
 
参考文章:2003年论文《以智能化理念经营设备知识,搞活设备管理、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相关推荐